( Journal )
PhilObserve: Tokyo Bunka Kaikan
04/03/2025
( PhilObserve )
為 Phil Crew 的日常觀察。我們從生活中的事件或案件採集資訊、紀錄現象,進行思考反芻,再化作養份。在這系列文章當中,我們分享田野調查與靈感案例,讓這些感動我們的人事物,為更多人帶來啟發。
_
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,靜靜地躺臥在上野公園的森林中,一縷縷的金光被葉隙篩成了星點碎片,灑落在其偌大且厚重的混凝土外牆上。東京文化會館,是江戶城(東京都)建城 500 年的紀念建築,即將作為一個集音樂、戲劇、當代藝術於一身的文化中心。當時委託了以現代主義建築聞名的前川國男,在其師傅——勒・柯比意所設計的西洋美術館正對面興建,形成了師徒二人建築語彙交匯之處。
乘載了戰後復甦文化的祈願,東京文化會館無疑背負著一種狀似日本精神的象徵。以日式城牆的石垣,帶出了建築穩重、紮實的基底,前川國男以此手法回應現下國人最亟需的凝聚力,也藉此傳達對孕育自己的國土不忘本的初心。由地下貫穿建築至天花的樑柱上,則啟發自上野森林裡的參天大樹,帶有生命力、筆直地向上生長的樹木,象徵著這文化匯聚的場所為人們帶來的靈動,除了為空間搭建出深邃的視覺效果,也藉此和諧地呼應了建築周遭的環境。
受到柯比意的影響,自由平面與自由立面的現代主義概念可以從建築整體的氛圍感受到,帶有曲面的屋簷也令人聯想到柯比意的廊香教堂(Romchamp Church)。不過,前川的建築語彙中,更揉進了日本傳統美學的符號,如受到日式城牆啟發的樁腳、護城河般的渠道。
較為低矮的天花,則使用了屬於大和民族的褚紅色,其間點綴了現代主義時期盛行的格柵燈。簡潔的線條帶出俐落且簡練的氛圍,格柵般地裝飾表面則能將光源暈染成柔和的暈影,自然地引導即將踏入表演廳前的觀眾們的心境。
另一側的公演資訊牆,呈現了各個材質碰撞的異質性。霧面的金屬色澤表現出高雅內斂的氣氛,下方卻緊繫著粗獷且未經修飾的混凝土牆面。利用材料的對話,引出東京文化會館帶有開放性的信念,豐富的語彙也為空間增添了流動性。
除了建築與室內空間的設置外,物件的設計也是東京文化會館的亮點之一。在會館的四周,有數個以藍與紅漆成的入口。入口的門框與把手,彎曲的角度則巧妙地與日式傳統中的扇子或茶具相仿,尤其是木製的把手,因為漆上了傳統的和紅色,更能與茶室中帶有溫婉曲線的茶道具做聯想。
前川國男的建築,在那個建築技術與美學概念尚未完全確立的時代,無疑是開創性的概念。前川雖然師從柯比意,將現代主義具有破格的思維帶回日本,他卻從未真正忘記那孕育與培植他的源頭,在他的建築中,處處都能找到他所崇敬的日式傳統美學。
( Credits. )
Space_ Tokyo Bunka Kaikan|Photography_ Phil Studio|Interior Design_ MAYEKAWA ASSOCI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