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 Journal )
PhilObserve: 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
13/03/2025
( PhilObserve )
為 Phil Crew 的日常觀察。我們從生活中的事件或案件採集資訊、紀錄現象,進行思考反芻,再化作養份。在這系列文章當中,我們分享田野調查與靈感案例,讓這些感動我們的人事物,為更多人帶來啟發。
_
建築不僅僅是物理的構造,更是對環境與時間的回應。谷口吉生(Yoshio Taniguchi,1937~2024)的建築語彙,秉持著極簡克制的美學,透過精細的比例掌控、光影的變化與材質的選擇,創造出沉靜而詩意的空間。他的作品不喧嘩,卻能讓人細細品味其中的層次,正如位於愛知縣的豐田市美術館(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)與附屬茶室童子苑(Dojien),兩者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,成為城市中一處充滿思考性的文化場域。
主入口的設計刻意不強調宏偉,而是透過一條長長的斜坡引導訪客進入,營造出漸進式的空間體驗,讓人逐步與環境對話。透明的玻璃幕牆則使內外視線相互滲透,讓建築與景觀達成和諧共鳴。
除了建築本體,豐田市美術館的戶外空間也值得駐足探索。美術館的庭園由美國景觀設計師彼得‧沃克操刀,他以極簡手法打造出平靜的自然場域,呼應谷口吉生建築的克制與純粹。庭園中水景、石材與植栽的配置精確計算,呈現出精緻而平衡的構圖。
導視系統的美學
在這樣純粹的建築語境中,美術館的導視系統同樣展現出極簡與功能性的高度統一。標誌與指引資訊多以左側對齊的方式呈現,使視覺動線更為流暢,並在空間中留出適度的留白,營造「呼吸感」。這種排版方式不僅提升了可讀性,也與建築的幾何構成相呼應,使標示不只是資訊傳達的工具。
美術館裡的光線隨著時間變化,玻璃反射出的影像也隨之變化,使得建築呈現出動態的質感。在這裡,藝術作品並非孤立地陳列,而是與空間發生對話,觀者的移動也成為體驗的一部分。
童子苑:傳統與現代的對話
順著美術館的動線,我們來到美術館西側的茶室 — 童子苑(Dōji-en)。與美術館的現代語彙不同,童子苑則展現了谷口對傳統日式建築的理解與再詮釋。
步入茶室,光線從和紙拉門的縫隙間滲透,空氣中瀰漫著木質與 tatami 的清香。座落於這片空間,人們不禁放慢節奏,感受茶道所強調的「一期一會」,也體會谷口在設計中所融入的「間」— 一種對空間與時間的細膩拿捏。
谷口吉生的作品,無論是豐田市美術館或茶室童子苑,都展現了一種建築與環境、建築與人的細膩對話。他的設計不求驚人之舉,而是在精確的細節控制下,創造出流動且富有層次的空間體驗。
_
在這座城市的一角,豐田市美術館與童子苑以其安靜而深遠的姿態,持續為人們提供一處與藝術、自然、內心對話的空間。而這正是谷口吉生建築語言的核心:讓建築成為一種詩意的存在,在時光流轉之間,靜靜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。